自古,两广东西相邻,得西江连通,同属珠江流域,航运条件最为优越。广西多山而水系发达的地理环境,使水路在广西内陆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而梧州自汉代以来,就是两粤的水运枢纽,明清时期,这一绝对的地理优势,更是成为广东商进入广西从事商贸活动的基本原因之一。清朝时期,茶叶贸易盛行,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六堡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而位于梧州市的合口街码头,就是这条航线的起点。当时六堡茶独特的功效在海外华侨中广泛传播。早期“过埠”到马来西亚的华侨主要做锡矿劳工,辛苦一天后喜欢喝上一大碗六堡茶,既消暑解渴,同时也起恢复体力、清热解毒之功效。因此,英国矿主在招矿工时,会特别注明“有六堡茶供应”,以招揽工人。自明、清以来,六堡茶也一直是两广人下南洋的必备佳品。如今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地的华人已深知六堡茶的独特功效,而当地的中药店也一直有收藏六堡茶作为药材的习惯。据当地人描述,繁华之时合口街码头排队的船只一眼望不到头,大大小小的船只在六堡河上、东安河上、贺江上往来穿梭,繁盛一时,也使得茶船古道两岸的码头、墟集数量增加。直至1937年,战争的打响,中断了整个西江的航运,六堡茶的运销受到了致命性的打击,即使战争结束,六堡茶的销量也大不如前,茶园荒废或砍掉转为田地。在建国后,几个水电站(如:大中电站、贺江江口电站、九城水坝)先后建成,彻底停止六堡茶的运输,茶船古道的繁华自此中断。但这段茶船古道的历史,成为了中国茶叶历史中的一段传奇,赋予了梧州六堡茶鲜活的历史价值。为促进梧州六堡茶品牌发展,2017年中旬,梧州市政府与我们团队达成合作,开展《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编制工作,这个拥有深厚历史价值的茶叶老品牌,正式拉开了新篇章的序幕。在经过对梧州六堡茶产地、产业、产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后,团队发现梧州六堡茶具备如下方面的价值:
1、地缘价值
梧州地处两广中心,自汉代以来,就是广西、广东之间的交通枢纽,是广西最早的城市,历来有“两广咽喉要地”之称。梧州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个省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被称为广西“水上门户”,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距香港436公里、距澳门384公里。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有着百年对外贸易的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梧州集广西水流量85%以上,浔江、桂江、西江交汇于此,俗称“三江水口”。境内青山环抱,绿水萦绕,长年无冬,春秋相连。宜人的自然气候孕育了当地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从地缘角度来看,六堡茶原产地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产业发展与品牌传播有着显著区位优势。
2、文脉价值
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所著的《中国名茶》中根据古籍《桐君录》记载资料分析得出: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逐渐兴盛起来。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出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至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同治年间重新编修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而不变”,并评价此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由此可见,从康熙年间到同治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梧州当地一直坚持与完善原有的制茶工艺,并不断改进渥堆技法,使出产的六堡茶实现了茶味醇厚的风格定型。六堡茶的流行离不开茶船古道的兴起。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来自粤港澳的茶商在六堡收购茶叶后,装箩沿茶船古道运至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随之名声大噪。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上世纪后半叶,六堡茶产业萎缩。虽然至今仍是享誉海外的侨销茶,但在全国市场知名度不高。近年来六堡茶产业逐渐复兴,重塑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地位,都是目前亟需着力的方向。
3、产业价值
六堡茶素来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被誉为“中国红”。其独特风格,离不开上乘的制作工艺。根据2016年6月14日发布,2017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32719.4-2016《黑茶 第4部分:六堡茶》,是指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经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工艺制成毛茶;再经过筛选、拼配、汽蒸或不汽蒸、渥堆、汽蒸、压制成型或不压成型、陈化、成品包装等工艺过程加工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由此可见,六堡茶是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的发酵(即毛茶阶段的“堆闷”和精制阶段的“渥堆”)的黑茶,而其品质风格的最终决定,尤其取决于第二次发酵的掌控。第二次发酵工艺成型后,在毛茶的基础上,对汤色和口感有了明显改善,并形成了“红、浓、陈、醇”的六堡风格,之后这种二次发酵占据市场,并在几十年的历史沿袭下,最终演变成“国标”工艺标准。
4、产品价值
六堡茶属于黑茶,是一种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空腹饮之顺肠胃,可以有效调节血脂、血糖、血压,防止血管硬化,实现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保健效果。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甘油三酯)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从所挖掘的梧州六堡茶价值基础出发,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品牌核心内容。基于梧州六堡茶目前的产业发展优势,提炼地缘、文脉、产业、产品四个方面的品牌价值基础,即梧州六堡茶品牌的四大价值支撑,分别为:两广之心、历史名茶、工艺上佳、保健养生。进一步凝练为梧州六堡茶品牌口号:一方面,“梧有好茶”传达出了梧州独有产区价值。只有在梧州这一六堡茶的道地产区,才能孕育出品种上佳的六堡茶树、制作出品质独特的六堡茶。另一方面,“梧有好茶”还谐音“吾有好茶”,意在将梧州六堡茶品牌人格化,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而“好茶”一词平实简单,是普通消费者对于茶的品饮体验最朴素的肯定,也是对六堡茶上乘工艺、独特品质的凝练概括。“历久弥香”传达的则是梧州六堡茶最突出的特质:它是一种“活”的茶、一种在时间中经历陈化,愈久愈香的茶。作为一种后发酵茶,梧州六堡茶的滋味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在后续的品牌传播中,这一特质也可作为拟人化、情感化的延伸点。同时,“历久弥香”亦彰显了梧州六堡茶历经千年传承依然香飘四海的深厚文脉。“梧有好茶”表达的是六堡茶外部的产区环境,“历久弥香”表达的则是六堡茶自身内含的特质。这两者既是内与外的关系,也是因与果的关系。正是因为梧州这一片土地,这一脉绿水,这一代又一代的六堡茶人,才有了如今呈现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历久弥香的梧州六堡茶。为重现“茶船古道”的繁华盛景,我们以“茶船”作为基础创意元素,创意而成别具一格的梧州六堡茶品牌新形象。茶船元素来自于六堡茶历史上重要的“茶船古道”时代。同时,该主形象将一个“茶”字融入船帆,“六”字融入船身,使六堡茶的历史、茶叶、载体生动地串联一体,跨越时空,虚实相生。主形象下方两排中英文品牌名称“梧州六堡茶”、“LIUPAOTEA”与上方船帆图案结合,形成一艘行驶中的茶船形象,品牌辨识度突出。在色彩上,品牌主形象选择以浓郁的褐色作为主色应用,体现黑茶的茶叶特色与六堡茶的历史沉淀。从整体风格来看,该品牌主形象一体感强,大气雅致、独出心裁,具有较高的差异化和识别度,体现了梧州六堡茶作为中国茶叶品牌中的独特地位。
在主形象的基础上,我们从产区文脉与产业历史中挖掘出特色符号,进一步刻画了梧州六堡茶的品牌辅助图形。
辅助图形1描绘的是梧州历史上著名的《神鹿台记》传说:相传舜帝南巡时,有双鹿相伴左右,至苍梧之野,舜帝不幸病故,“万民大恸,双鹿尤为悲切,绕山疾驶,啾啾悲鸣,哀哀三日,声闻九天”,后悲痛欲绝,跳入白云山下的桂江。双鹿的形象极具地方色彩,品牌识别度高。另外,在中华文化中,鹿为长寿仙兽,常寓意福寿永续,有助于拓宽消费者对于梧州六堡茶的想象空间,增强品牌记忆。辅助图形2的内容,取材于古代六堡茶鼎盛时期的“茶船古道”,该图形生动刻画出了当年六堡茶商日常贸易的生活图景。画面中的山峦、树木、云雾、水路极具岭南风情,而其中最醒目的元素是茶亭、篓装茶以及往来如梭的船只。图形整体风格典雅而不失现代,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2018年6月23日,北京“两展一节”(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梧州六堡茶文化节)重头戏“茶船古道”六堡茶宣传推介会在展览馆12号厅举行。本次推介会以四大亮点面向大众,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着力将六堡茶打造成梧州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的品牌名片。在此大型盛会上,我们所打造的“梧州六堡茶”品牌新形象正式亮相,一时成为会场焦点,同时也宣告着梧州六堡茶步入全新发展轨道,展开了品牌新篇章。
此后,梧州市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按照“扬长处补短板,抓两头促中间”发展思路,通过出政策、组机构、引人才、搭平台、打品牌、定标准、建园区七大措施,全产业链梳理薄弱环节并打上“补丁”。在品牌与产业端双重发力下,梧州六堡茶呈现产销两旺、量价齐升、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21年品牌价值达到32.34亿元,比去年26.40亿元增加了5.94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二十五位,比去年上升了三位,位列广西第一,综合产值由2016年的38亿元增至2020年的85亿元。这一茶船古道上的稀有好茶,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也必将成为全国各地茶客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