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追踪
27
2017-11
《品牌赋能》新书首发,揭秘“丽水山耕”营造
作者 admin
  11月25日上午,正值浙江省农博会召开之际,《品牌赋能—“丽水山耕”营造法式》新书首发仪式在新农都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丽水市农业局、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张火法、中国农业出版社社长助理莽九钢、丽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宇清、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钱文荣教授、农民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蒋文龙等参加首发式。
 
 
  2014年,丽水市委、市政府创新体制机制,以政府所有、生态农业协会注册、国资公司“丽水农投”具体运营的模式,委托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创立了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地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
 
  林宇清介绍说,“丽水山耕”是丽水遵循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重要嘱托,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金钥匙。“丽水山耕”创立三年来,发展成效十分显著。无论是区域公用品牌的溢价带动能力、“丽水山耕”+县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矩阵”、逐步完善的“丽水山耕”产品标准,还是初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体系,“丽水山耕”一路蝶变前进。 
 
 
丽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宇清
 
  钱文荣教授在发言中提到,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自组建以来,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落地实践,中心主任胡晓云被《人民日报》誉为“品牌农业的拓荒者”。在探索实践中,中心策划举办了大量公益性的活动,开展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联合举办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等,这些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除了社会活动,中心还出版了十余部专业的著作,并将理论联系实际,操刀为全国各地打造了近百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就是经典案例。钱文荣评价认为,《品牌赋能—“丽水山耕”营造法式》是中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农业品牌化进程的又一重要贡献。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钱文荣教授
 
  本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新书首发仪式上,莽九钢介绍说,蒋文龙老师以专业的视角,深入调查研究,剖析“丽水山耕”的实践和经验,给予全国以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和价值十分重大。中国农业出版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品牌赋能—“丽水山耕”营造法式》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正是强强合作的范例。 
 
  本书作者蒋文龙在谈及写作情况时提到,“丽水山耕”的做法意味着中国农业品牌化的出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下,在小农生产方式将长期存在的前提条件下,只有政府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降低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中国农业的品牌化才具有可能性。
 
 
农民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蒋文龙
 
  据介绍,“丽水山耕”面世三年来,不仅实现了60多亿的品牌销售,平均溢价达到30%,而且在丽水农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商品化程度,一大批新型农业精英主体随之茁壮成长。
 
  在蒋文龙看来,“丽水山耕”不仅通过品牌化倒逼着农业转型升级,而且让丽水找到了一条山区经济依靠“农业+旅游”的发展道路。“丽水山耕”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绿水青山要转换成金山银山,离不开品牌的作用。品牌是“两山”转化的桥梁和工具,没有品牌这座桥梁,绿水青山是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溢价的。
 
  最后,张火法在讲话中则提到,“丽水山耕”创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在全国创造了很高的知名度。“丽水山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品牌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对全国农业品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张火法将“丽水山耕”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归纳五点:1、创新政府的农业治理方式;2、创新农业要素分配方式;3、创新农业整合发展方式;4、创新整合营销通道;5、创新追溯护航安全机制。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张火法
 
  《品牌赋能—“丽水山耕”营造法式》将“丽水山耕”这一品牌案例以专业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见证了“丽水山耕”的成长,意识到农业品牌的价值,给业内人士更多的借鉴,让这个成功案例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