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追踪
31
2022-03
芒种关注|以“天赋河套”品牌引领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admin
导语 :

“天赋河套”3周岁了!值此三周年之际,《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晚报》倾力推出“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三周年专刊,全面剖析“天赋河套”如何从河套地区走向“世界共享”。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全面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农村牧区三次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牧业功能加快拓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在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繁荣方面的作用日益突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日益清晰。
 


实施“天赋河套”品牌战略推动巴彦淖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依据

 

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需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强调,“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巴彦淖尔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以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为主体,实施“天赋河套”品牌战略,可以让本地优势农牧业资源禀赋实现真正的市场价值。理应响应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通过“天赋河套”品牌引领巴彦淖尔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套灌区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是落实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牌农牧业的发展。河套灌区虽然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过去处于“大而不强、优而无势、有名不响”的尴尬境地,低水平供给与高水平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比较突出。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品牌农牧业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是河套灌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由于河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优势,使河套灌区土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灌区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为巴彦淖尔市打造“天赋河套”品牌和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河套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打造“天赋河套”品牌是对标中央及自治区部署要求、发挥地区优势特色、补齐发展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举措。

 

打响“天赋河套”品牌实现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要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提升产品品质,着力塑造“天赋河套”品牌特色,推动巴彦淖尔从农业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从“全产业供应链输出、全过程标准化追溯、全区域品牌化运营、全覆盖互联网商务、全方位云仓储物流、全品类市场化营销、全领域数据共享”7个方面大力推广,最终实现“天赋河套、世界共享”的目标。为此,需要坚持“四个三”原则:

 

    重构“三链”:延长产业链,拓宽价值链,打通供应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的生产,从产业链延伸上要效益,在多环节加工上提质增效,提高农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效率效益,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促进农牧民增收,促进涉农企业增效。  

 

要积极探索全产业链模式,把生产资料供应、金融服务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联结起来,带动每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精。积极探索以党支部为纽带或者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使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种植养殖大户成为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企业投资、市场融资、吸引外资和政府、社会投资等多种途径吸引更多资金,打通供应链。引进一批科技创新起点高、效益好、形成循环经济的加工、购销、物流龙头企业。  

 

   发展“三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我市各地正因地制宜建设田园综合体,推动现代农牧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采取“互联网+”业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如五原县打造“乡村货的”通村配送体系,形成了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家网店、一个增收产业的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新格局。
 


建设“天赋河套”总部基地,计划3年内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推广“互联网+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产业融合模式,着力打造蒙西地区最大的云仓中心。充分发挥河套田园风光优势,着力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业态,建成了一批以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力地拉动了全域旅游发展。

  


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开展代耕代种、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领、项目推动等措施,培育多元服务主体,鼓励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企业、各类专业服务公司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  

 

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家庭农场或合作社+购销企业+涉农企业”、物联网等生产经营模式,探索通过“二次结算”“多次结算”、股份制合作、土地托管、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或经纪人、家庭农牧场、合作社、农业大户参与订单生产的积极性。强化农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农畜产品加工向深层次延伸。  

 

   融合三产:推动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牧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在发展实践中,巴彦淖尔市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攻方向,逐步实现“一产为基、接二连三”,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村落变社区、土地变股份、农民变工人正在改写地区农业发展史。 

 

农业产业化组织在订单、合作等联结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入股、服务带动等新型联结方式。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近万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

 

    着眼三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就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用现代科技和设备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科学来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体系来经营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乡村振兴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就要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培育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要对农业劳动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鼓励社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以此拓宽新型职业农民来源,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为新型职业农民构建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降低其创业风险,从而保护农民从业创业的积极性。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就要通过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建设稳步开展,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全面繁荣兴旺。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罗晓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