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动态
28
2022-09
芒种行记 | 安徽定远,烟火与星光同样绚烂
作者 admin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安徽定远,一个有67万人口的大县,3000平方公里展现空间广度,1500年历史积累时间厚度,名人将相如璀璨星辰闪耀,珍鲜物产似漫天烟雨云集。这里的故事,如星光、照信仰,也如烟火、落凡尘。非凡与平凡的张弛之间,这方天地,分外精彩。
 


 

将相故事,星光闪耀

地名,是我们对陌生地方的第一印象。定远这个名字,带给人充分想象,定能致远、心定神远……似乎是一片安宁、旷达的天地,恬淡舒适、似文雅公子。但了解定远历史后才发现,“定远”更像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
 


定远,得名于“安定远方”。南北朝时期,定远所处的江淮地区是各方势力激烈争夺之地,因此归属和建置变动频繁。南朝梁武帝时,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收复淮南失地,置定远县,县名“定远”由此而来,含有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之意。
 

江淮之地多纷争,自然也多英雄。东汉末年,一员大将在定远诞生,他就是鲁肃。鲁肃联刘抗曹,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人物,深得孙权敬重。关羽荆州单刀赴会,鲁肃挺身而出与之周旋。如今,定远县城主要道路也以“鲁肃”命名,表示纪念。
 

990多年前,历史上著名廉吏——包拯,来到定远任知县,开始他辉煌人生的华丽篇章。定远是包拯首任知县的地方,在短暂任期内,包拯体恤民情、清正廉洁、断案如神,在定远留下了《判虎》《断乌盆》《斗庞三甲》《识韩道青》等20多个传奇故事。
 


 

时至明朝,百余名大将在定远诞生。凤阳县是朱元璋的老家,因此作为老乡的定远人随之打天下,涌现众多大将,比如抗倭名将戚继光、蓝玉将军。

 

古为将相故里,今为红色之乡。定远人身上流淌的热血精神,似乎古今未改。新四军的故事,中原局三次会议的召开,藕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众多红色文化的遗存在定远,续写将相的辉煌故事。
 

美食故事,烟火落尘
 

定远的历史里,将相故事,光芒闪耀。这方天地既有英雄人物、栋梁之材,也能孕育万千风味、美食珍材。平凡的生活食材、风味小吃,都有道不尽的故事。

不管是春节,还是平日里,随便走进池河镇的一户人家,几乎都能在家里发现池河糕。要是家里来了客人,临走的时候,女主人一定会殷勤地塞条池河糕给客人,寓意来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
 

 


天下腊肉名堂不少,多以五花肉为主料,也有腊猪头肉的、腊槽头肉的、腊猪蹄猪肘子的、腊猪肝和肥膘的,甚至还有腊整猪的,唯有安徽定远炉桥镇专腊猪屁股,做成了就叫桥尾腊肉。
 

美食往往能映射出一个地方的性情。定远地处秦岭余脉江淮分水岭,属南北要冲之地。定远人的性情更偏爽直,颇显大碗大口之气。扯一支卤鹅大腿下酒的画风,想来是适合定远人的。据传,定远人养鹅、吃鹅的传统,可能要追溯到明朝戚继光时代,定远话里“鹅”、“倭”同音,每个戚家军出征前都要吃鹅,寓意着抗倭胜利,骄傲归来。定城卤鹅,正是抗倭之鹅,胜利之鹅!
 

 

定远美食与名人的故事,还有很多。相传五代末,后周大将赵匡胤坐镇炉桥攻打寿州,久攻不下,心情烦躁,胃口不佳。炉桥镇上的糕饼家作此糕点献上,赵尝后食欲大增,然后一口气攻下寿州。后来他做了大宋皇帝,称此点救过他,“大救驾”遂由此得名。现如今,炉桥大救驾仍保持手工制作的方式,靠师徒手把手传技。这段历史趣闻,也为大家津津乐道。
 



 

除特色美食外,最寻常的稻米在定远,也有一段佳话。2009年11月6日,袁隆平院士首次来到滁州大地,便赞叹道“听说‘环滁皆山也’,来到了这里却发现是‘一片米粮川’。”“这里的土壤非常肥沃,还有非常好的气候条件,一定要把水稻产业发展好”。这次行程之后,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稻百千万工程即落户定远。
 

 

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定远人崇敬名人将相,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故事深入人心,凝结成美食的创造、生活的智慧。将相文化如星辰闪耀,却也似烟火融入生活,这是定远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哲学。
 

定远的故事、定远人的故事,待时代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