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0日至14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的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
期间,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2023年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供销合作社品牌建设分论坛”作为系列活动之一,于5月12日顺利举办。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受邀参加,并作题为《品牌日的冷思考:加强品牌意识 创造强势品牌》的主旨演讲。
胡晓云院长指出,自从确立“中国品牌日”之后的七年以来,我国的确通过品牌建设,加速了“三个转变”,创造了很多优秀的品牌,并且已经确立品牌强国、品牌强农的理念,各地区、各部门创造品牌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是,整体而言,我国乡村仍存在品牌多而重复、小而不强的问题。胡晓云院长认为,这与是否科学理解“品牌意识”有关。经常听到说“加强品牌意识”,但连百度字条的“品牌意识”也是错的,学术界也没有明确的解读。
她认为,应当弄清品牌意识是什么,品牌意识有哪些基本理念等问题。胡晓云院长提出,品牌意识是品牌主体对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她认为,品牌意识应当由八大基本理念构成,分别是差异竞争意识、消费立场意识、投入产出意识、资源整合意识、创新赋能意识、多元价值意识、品牌权益意识、持续发展意识。
演讲中,胡晓云院长逐一解释了八大基本理念的具体内涵与探索实践,并认为,唯有加强基于八大基本理念的品牌意识,中国各区域、企业、合作社等等品牌主体,才能与时间一起,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强势品牌。
加强品牌意识 创造强势品牌
2023年5月12日
2023年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供销合作社品牌建设分论坛
今天交流的主题是:品牌日的冷思考——加强品牌意识创建强势品牌。这个题目的出现是基于近年来对中国品牌创造情况的调研分析。“中国品牌日”确立后的七年间,我国通过品牌建设加速了“三个转变”,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品牌,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之处。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国际知名机构的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很少见到中国的企业品牌;中国茶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后,出现了明显价格倒挂的现象,即国内售价比出口价格高得多……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虽然国内品牌强国、品牌强农的理念已确立,创造品牌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多而重复、小而不强的中国品牌问题仍然严峻。所以,无论是品牌运营者、农民还是行政人员都必须加强品牌意识。
什么是“品牌意识”?我特意查询了资料,百度词条的显示如上图。但这就是品牌意识吗?到底什么是品牌意识?
我认为,品牌意识是品牌主体对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根据我的研究,品牌意识基于八大基础的理念。
一、差异竞争意识
品牌首先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品牌战略必须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同质化品牌没有辨识度,无法给消费者带来诚信标志所传递的稳定感。
但现实是,同质化新品牌层出不穷。首先,这些品牌很难注册商标,其次会给消费者造成混淆感,产生同质化体验。
因此,5月10日,我在新华社·2023中国茶品牌建设论坛中提出,中国茶要在全球品牌竞争中进行中国言说。这个观点在昨日新华社·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得到印证,与西蒙教授的观点非常一致。中国茶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必须保有原产国优势,并注入中国文化、价值观与美学元素,以此打造差异化的品牌系统。
二、消费立场意识
当下,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生物人,更是社会人、符号人。
我们需要研究、洞察消费者的特征、需求,在此基础上基于消费立场、用户思维来理解品牌产品、质量问题。质量是打造品牌的基础,但如果没有更好的认知,品牌就难以发展。
中国茶也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601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大部分区域公用品牌处于供大于求态势下,且诉求单一,是基于生物人的视角来突出茶叶的“色香味形”,比如一些茶强调兰花香。
那要如何从消费立场进行突破?
首先我认为,以消费认知为基础,植入心智价值,是值得学习的。这可以帮助茶品牌获得第一阶段的胜利,比如小罐茶。
一些茶品牌会突出年份概念,但是年份茶品牌发展有个非常重要的障碍,就是不知真假,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比如“年迹”,实现了从产品到商品,再到融入消费者生命互动轨迹的过程,值得参考研究。
前几天,我在会上提出过,中国茶企业要有真实产品利益的言说立场,实现科学制茶的言说态度,融入仁雅义朴的言说美学与中国茶价值观,供大家参考。
必须明确的是,所有的竞争,最终是人心的竞争,有品牌声誉才有产品销量、品牌溢价的来处。
2019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品牌声誉是未来品牌的制胜法宝”。如今,无论品牌的品牌价值、溢价水平有多高,只要品牌声誉出现问题,品牌就会陷入困境。
关于品牌声誉,我们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年的研究。研究中我们发现,农业产业强镇的品牌声誉相对较低,只有两个超过90分,大部分地理标志的品牌声誉也不高,处于沉默状态。需要唤醒地理标志,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帮助其获得品牌发展。
三、投入产出意识
品牌创造,是一种战略性投资行为,需要注意投入产出比(ROI)。但现实情况是,行政思维不计RIO。当行政层面在计算品牌收益时,更多关注的是土地、农民劳动付出、单纯经济(销售)指标等。实际上,品牌打造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终极目标,需要关注投入产出比,才能更好地计算品牌收益。
四、资源整合意识
品牌是资源的聚合体与符号化,是资源聚合与整体印记。
但是,目前品牌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梳理与理解。行政部门各自为阵,重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造成区域资源浪费,甚至出现省市县区品牌混打的现象。
前几年,我提出“经纬协同的区域公用品牌生态结构”,分析省市县如何联动进行品牌打造,避免资源的游离与浪费。以丽水为例,目前丽水选取“山”为主要特征,并以“丽水山耕”为引领,陆续打造“丽水山居”“丽水山景”等“山”系品牌,发展相对成熟。并且,基于“景宁600”的实践探索经验,丽水出台新规定,县域不再打造全品类品牌,而是以“一县一品”“一村一品”的方式发展品牌,更高效地整合资源。
五、创新赋能意识
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有创新赋能的机会,但是品牌运营者可能并不具备创新赋能的意识与能力。
有几种创新赋能的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种,文化创新赋能。
如“梁平柚”,当年我们在寻找它的差异化点时,发现当地拥有一个独特的文化元素——“梁平抬儿调”。团队就利用“梁平抬儿调”的概念绘制辅助图形,突出梁平柚的大、壮、有营养等特征。
再比如西湖龙井,这三年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这就是基于我们提出的“三化互动”概念,即品牌化引领、数字化赋能、组织化创新。数字化赋能就是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由此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西湖龙井的真假问题,西湖龙井的溢价也有了明显提升。
再比如象山红美人,这几年象山一直潜心研究品种资源问题,建造柑橘资源库,因此爆款柑橘品种资源的扩散与模仿就不会影响到品牌的整体销售。
第二种,组织创新赋能。
这里需要大家注意新型组织结构:农合联/首席品牌官制度以及供销社与农投公司的双理事长制度,值得我们关注与学习。
第三种,传播创新赋能,以实现从信任到信仰为目标。
这是我提出的“消费八识”品牌模型。基于模型,表面上看,消费者消费品牌时,只用感官与中国茶实现链接,体验茶的“色香味形触”,但实际上,是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欲望发现、消费认同在起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链接消费者的思维与价值观,探索富有质感、美感、情感、价值感“四感”的品牌内涵,表达中国美学与中国价值观。
“品品香”将茉莉花与中国女性花样年华的状态相结合,设计相应品牌包装,提高认知度,带动销售。
中国文化中,“安康”是对生活的最高追求,安康富硒茶抓住了这一概念,提出“常饮常安康”。
中国茶道中有这样一句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与茶道相关联,“越乡龙井”将其运用于包装。
第四种,价值创新赋能,应当从生态、美态、情态、状态等方面入手,进行品牌创新赋能。
这是去年我们做的黔东南台江县扶贫项目。全国多处有稻鱼共生体系,如何脱颖而出是关键。我们为台江稻鱼共生体系下打造的稻米品牌创意名称“台江鲤吻香米”,突出了稻与米之间忠诚的恋爱关系,并用拟人方式创意品牌口号“福鲤跳,好米到”,得到很好的反响。
所以,无论是品牌的有形价值还是无形价值,均需要创新赋能意识及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强势品牌。
当前,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需要我们重视:不唯消费价值,而是具有独立的品牌价值,不唯企业价值,要拥有多元竞争价值。理解这一观点,就能够理解今天为什么需要品牌,为什么要用品牌行动主义产生更好的社会关联。
六、多元价值意识
当前,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需要我们重视:不唯消费价值,而是具有独立的品牌价值,不唯企业价值,要拥有多元竞争价值。理解这一观点,就能够理解今天为什么需要品牌,为什么要用品牌行动主义产生更好的社会关联。
七、品牌权益意识
当前,大量已推广使用的品牌名称无法注册成为商标、国内品牌维权意识缺乏、品牌维权能力缺乏。如果品牌名称、图形不能注册,就不能通过法律有效保护品牌,所有投资无法形成有效品牌资产,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八、持续发展意识
目前,中国品牌总体处于跟跑状态,我们可以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发展。
中国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国家,拥有特色的文化、特色的产品、特色的产业体系,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乡村品牌化等领域有领跑的基础与动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增强品牌意识,坚持长期主义精神,中国创造强势品牌只是时间问题。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精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