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动态
21
2024-02
芒种行记 | 杞县,大蒜于此“杞”航
作者 芒种

《列子·天瑞》中曾有记载“杞国有任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这便是“杞人忧天”的来历。“杞人忧天”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神文化产物,也是古代杞国人认知自然和生存环境的具有忧患意识的相关传说,已流传上千余年。如今的古杞国,虽经历朝代变迁、政权更迭,但仍能从名字循迹一二,即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芒种团队此次受杞县农业农村局的委托,开展杞县大蒜品牌规划工作。借此机会,我们来到杞县,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



初见杞县

甫一下高铁,夕阳与冷风嗖的就钻进衣领,白天的聒噪和喧闹正从这里撤退。缩着脖子挤上了一辆静静等候的出租车,师傅与他的车一样看起来沉默寡言。驶上了大路,路边的路灯排排向后倒去,光影忽闪,窗外也时不时传来喧闹声。

图源:杞县融媒体中心

或许是车内温暖的空调消弭了陌生人之间的坚冰,师傅意外地没有拒绝我们想学习河南话的热情。纵然方言正开始走向传播弱化的下坡路,但或许正是这份地域限定,让河南话成为了联结认同感的绝佳纽带。师傅在些许害羞后,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也得以从一个本地人的视角,探听这座城市的酸甜苦辣。车很快到了站,师傅小跑到了后备箱给我们卸了行李,热情地道了再见,便渐行渐远。这片土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静冷中带着温暖。

图源:开封市文广旅局

收整片刻,大家相约不远处的小夜市,这晚风横冲直撞,但丝毫没有吹散摊主们的热情。羊肉炕馍、炊饼、小笼灌汤包、砂锅等各色各样的小吃应接不暇。随手买了两个羊肉炕馍,我们与摊主奶奶闲聊了起来,炕馍是开封最有代表性的夜市小吃之一,也是只有在开封才能吃到的经典小吃。做了40多年的炕馍的她,动作麻利,往烧热的鏊子上薄薄刷了一层羊油后就开始不停转动炕馍饼身,还向我们热情展示了如何给炕馍翻面的技巧,或许是受到热情感染,两个炕馍吃完仍意犹未尽,尽管迎着风与雪花行走,河南的晚上似乎也没有那么冷。

羊肉炕馍

杞县风骨

高挺地屹立于县城中心的抚辰楼牢牢吸引着往来游客的视线,我们也不例外。当地专家学者李海棠的散文集《布衣黔首数风流》中对其功能曾有描述:“其上先置钟鼓,后又加火炮,以司午夜,报时辰:依例中午鸣炮三响,称为“午炮”,以正日时;入夜则先鸣钟击鼓,继放铁炮一响,谓之“定更”,以禁宵行;二更钟鼓齐鸣之后,燃炮两响;三、四、五更时,则只鸣钟击鼓,亦声传二十里。如遇火警,即按肇事方向击鼓鸣钟:东三、西四、南五、北六,居民闻警立即共赴扑救”。现如今已是手表手机普及的和平时代,抚辰楼的报时与警示功能自然也不复存在,如今的抚辰楼已化为县政府大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西靠着抚辰楼的是孔庙,二者相互映衬。踏入孔庙,驻足于院中东西两侧的古树前,它们巍峨、粗壮、高耸,刻满岁月的印记。树后的孔庙,散发着600余年的历史厚重感。儒师们“宣教化、育贤才、善民俗”的谆谆教导、秀才们寒窗苦读、悬梁刺股的决心、考生们金榜题名的喜悦……桩桩件件仿佛投入时代长河的一粒细沙,轻轻沉底,再寻不见,徒留后来人追思遐想。


杞县风味

谈及杞县,则不得不提到伊尹。伊尹被尊称为烹饪界的“烹调之圣”,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不仅为中国烹饪奠定了基础,也让杞县美食带上了些许“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学色彩,而大蒜更是为杞县悠久的美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能对于河南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碗烩面更能勾动心弦。小小的烩面馆子,尚未到午时已是坐满。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摆在眼前,口感醇厚、鲜美的羊肉,劲道的面伴着些许香菜的调香,轻而易举地抚慰了异乡人的胃和心。

微信图片_20240221164948.jpg

吃烩面,无论吃的是哪种类型,有一样配菜必不可少——蒜。杞县人对蒜的偏爱甚至到了“以蒜换房”的地步,或许大蒜自己也没想到,继“蒜你狠”之后还能与房地产挂钩,再度被卷上风口浪尖。“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夏天的蒜面条配蒜泥,冬天的烩面就直接啃一口生蒜瓣。生嚼大蒜这样的技能听起来实在生猛,可放眼店里,这好像对杞县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面吃完了,一头蒜也吃了大半。

几经辗转,我们来到了大蒜交易市场,这有着堆成山的袋装大蒜。来之前我们便知道杞县有着强大的大蒜生产力,但在真正亲眼见到一堆堆“蒜山”的时候,还是不免流露出惊讶。70万亩种植面积,收获的大蒜年产量达9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位。据悉,每亩大蒜地会为蒜农带来上万的收益,小蒜头也能打响“金蒜盘”。种植进大地中的蒜瓣生根发芽,融进杞县人的血脉之中,支撑起他们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不同于大部分蔬果,大蒜储存的时间长达3至6个月,在杞县的成熟仓储技术的加持下,大蒜仓储能力达100多万吨。此次我们也参观了其中一个云仓,在打开的瞬间,浓郁的大蒜味扑面而来,而呈现在眼前的是三、四层楼高的架子,上面摆满了红色网格袋子,一头头大蒜静待出发,抵达千家万户的餐桌,抬头上望,此刻的我们显得是如此的渺小。

微信图片_20240221164954.jpg

除了存储,杞县也有不少大蒜的精加工产品,其中就包括黑蒜酸奶、鱼油大蒜油软胶囊、黑蒜面条、香炸蒜蓉、大蒜湿巾、黑蒜酒、大蒜酒、蒜香辣酱、黑蒜果脯等。这些看起来似乎根本不“搭界”的产品,在杞县,都与大蒜成为了搭档。

微信图片_20240221165002.jpg

“大蒜好大水大肥,杞县的土壤就非常适合,而在地上的这一层地膜是为了保住地温、控住水分,达到增产的目的。这些大蒜都是自10月种下,来年6月收获,经历8个月的生长周期,这些大蒜将进入市场或云仓储存。”漫无边际的蒜田边,农业农村局的老师随手拔起一颗沾着泥土的大蒜便开始向我们介绍。

望着茫茫的大蒜田,心中感慨万千,为种成一颗大蒜的辛劳汗水,也为中原大地的孕育万千生命的无限可能。调研之旅虽然在这里画上了句号,但杞县大蒜的品牌重生之旅才刚刚开始。期待在未来,杞县大蒜能够通过品牌向更广阔的市场扬帆“杞”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