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动态
06
2019-09
芒种行记丨在赣南,寻觅这片土地的安定气息
作者 admin

芒种说:八月初,受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委托,芒种团队一行20余人顶着盛夏的光辉来到了赣鄱大地,循“北中南”三条线路走访了江西省11地市61个县区,实地调研了130个特色产业,深入了解了江西省六大传统文化。在此次遍及江西全省的调研行动中,芒种团队收获颇丰,深切领略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江西风情。接下去,来自不同调研线路的小伙伴,将用他们的文字述说不同视角下的江西风情。

南线调研团队,在吉安、萍乡、赣州3个地级市开展调研活动,14天的调研时光里,从自然与人文角度多方面传达出的“安”与“定”,是他们对于江西南部地区的最深刻感受。接下去,他们将用文字讲述芒种眼里的江西“安定”的故事。

 
 
 

盛夏八月,瓜果飘香,这一路上,我们所看到的是绵延不绝的山脉,听到的是涓涓的溪流声,被抛之脑后的是市区的热闹喧嚣,在心头久久萦绕的则是群山中淳朴自在的农家风情和这里与生俱来的安定气息。

 

与“世”隔绝下的安定风光——萍乡

 

江西山岳奇秀冠天下,尤属赣南地区林木更是繁茂。驱车行驶在路途中,仿若倏然闯入一幅锦绣风光图中,茂林修竹、葱茏黛绿。据说因为山势盘结的原因,寒冷气流无法轻易南侵,在岭南的地区还形成了“南枝花落,北枝始花,一样春风,两般景色”的奇特风光。
 

 
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江西省山区众多,省境边陲更是群山并立,为其构成天然的省界。这片群山既划分了省界,又是一道天然屏障。在《山海经》中曾有记载赣南赣巨人的传说,“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然而,关于赣巨人的内容并不多,或许是因为赣南地区山势阻隔,赣地人不常与外界联系。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屏障看做是上天给“赣”的特殊庇护,让在此生活的百姓远离诸多人类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纷扰侵袭,安定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调研,正值利齐马台风登陆邻省浙江,调研团队身处江西却只见晴空万里、艳阳光照的景象,除通过新闻知晓本次台风的凶悍外,丝毫未感受到台风的气息。
 
 

战乱纷飞中的安定生活——赣州

 
 
客家是赣南地区一个不容忽视的派系,他们的存在也印证了这片土地的“安定”。

客家的“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自两晋起到唐宋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人不堪战乱纷纷举家南迁,经历五次大规模迁移,最终选择在如今的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定居,成为所谓的客家人。

赣南被称为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和中转站。受山势隔挡,赣南地区远离战乱,物阜年丰,对于饱受战争困扰的中原汉人来说,可谓是一块“世外桃源”,是当时南迁的一大选择。

现在的赣南客家主要是明中后期从闽西、粤东迁来的移民,他们最早自闽粤出发,越山至江西东南部如石城、瑞金、于都、寻乌、会昌,再西进至赣西、北至铜鼓、修水等地。在《江西通志稿》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明嘉靖以后,赣浙边缘各省三地有闽粤两省无业之民相继来居,搭棚栽种苎麻,土人名之‘棚民’或曰‘麻棚’,所以示分别与土著之民也。”
 

 
为抵御外敌和避免野兽的侵扰,客家人多选择聚族而居,因而形成了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

赣南地区以围屋为主,绝大多数呈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有坚固的碉楼。外墙封闭,墙体坚固,给人以森严冷峻、固若金汤的感觉。在四面墙上还分布有许多枪眼和炮洞,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即使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和昔日的战火洗礼,客家围屋依然保存完好。走进围屋,隔着围屋的围墙似乎与外面世界隔绝,安定的气息瞬间席卷身心,放慢脚步参观着一间间的围屋,更能体会到围屋对于当年饱受战乱,逃亡至此的客家人的特殊意义。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见证着客家人的历史传承,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客家人不变的心灵守望。
 

 
在赣南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又数擂茶最具代表性。在客家习俗里,婚嫁喜庆要请喝擂茶,用擂茶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更是这儿的传统礼节。

擂茶,擂者,研磨也。一个口径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一根由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85厘米长的擂棍和一个用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便是制作擂茶的全套工具。
 

 

客家人制擂茶,以妇女见长。只见她抓起一把好茶叶,适量芝麻,几片甘草等,一并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一缸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擂茶便制成了。
 
 

动荡年代里的安定起点——吉安

 
江西三面环山的独特地理优势,让客家人在“赣”安居乐业,也为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人士提供了相对安定的场所,修养调整,创共和辉煌。
 
井冈山是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山脉,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自1927年开始,时代便赋予了井冈山不一样的意义。
 
时间拉回到1927年,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里来到吉安市井冈山地区,白天指挥战斗,晚上便在一个称之为地茅坪八角楼的地方工作,点一盏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谋划着战争方略及革命政权未来。最终,他们成功对抗国民党军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井冈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而八角楼上微弱的灯光也成为了点燃革命的燎原之火。
 

 
再着眼当下,我们惊喜地发现吉安的安定气息丝毫未变。作为江西省下属的一个小城市,它曾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的它又一次回归原本城市定位,依然是那座充满安定的城市,这一点,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感受尤为突出,不管是吉安红毛鸭、吉安红米、吉安蜜柚还是狗牯脑、遂川板鸭、遂川金桔,都遵循着自古的优良品质,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安定的生长。
 
 

赣南土地上的安定农人

 
 
调研十余日,按照江西赣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分布情况,调研团队一路寻访,与各地市县政府和农业工作者进行深入交谈。过程中,农人们在这块土地安定劳作的身影,成了我们对江西的印象之一。有高学历农业研究学者将
几十年光阴奉献于此,醉心于富硒蔬菜的种植研究;有耄耋老人坚守技艺传承,并将优质农产美味通过互联网渠道远销各地;还有数不清的耕耘者默默无闻、与山水、农田为邻。

 
江西省物产丰富,特色鲜明,许多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产都让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曾为梁家秘传的狗牯脑茶、拥有“三黄五红”特色的宁都黄鸡、具备观赏和桌食两种用途的兴国红鲤等等。
 
其中,一些优质农产品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农民生活更加安定。例如享誉中外,拥有“中华名果”之称的赣南脐橙,它就帮助赣州走上了致富的特色道路。瑞金市壬田镇的咸鸭蛋,创始人廖奶奶在当地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帮助下,组建了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成功引领群众实现脱贫。
 

 
安静宁和的气息为江西这片土地吸引了无数外来者。客家人为寻求安定,从北方迁移而来,从此生根发芽,客家派系不断壮大;革命工作者在这里寻求安定,休养整顿,为之后的革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而现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同样有一批农人在此,感恩自然馈赠,依靠辛勤劳作,收获累累硕果,最终实现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相信在未来,随着打造江西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计划的实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会拥有更安定、富足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