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则是红薯超强的适应性。许多人不知道,我们如今常见常吃的红薯,是个地道的“舶来品”,曾经还是个稀罕货。
它最早产自美洲,十六世纪末,福建长乐人陈振龙深感红薯的独特价值及甜蜜味道,特意从国外引进至国内。引进到中国以后的红薯,也再次向中国人展现了它适应性强、产量高、滋味好的诸多优势,成为全国各地农民竞相种植的优质农产品。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红薯的种植区域已经遍布全国,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之上,为中国老百姓带来无尽的甜蜜滋味。
汝阳红薯刚一面世,就受到了汝阳人民的喜爱与欢迎。据《汝阳县志》记载,“乾隆年间,伊阳(汝阳县1959年前为伊阳县)商人受官府之命,从河南朱仙镇一带购买红薯藤苗,驮运至伊,备繁推广。当时在县城附近的青泥沟(现青气村)的耿氏村民视红薯藤苗为宝,在山坡上精种细管,生产的红薯光滑无筋,食味面沙香甜。人们闻说竞相求种讨教。之后伊阳人广为效仿,传繁种植。”当时的汝阳属于丘陵贫困山区,人民经济收入不高,粮食产量也较为有限,能让一家人远离饥荒、吃饱饭是老百姓最大的渴求。因此,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的高产红薯一经种植,就迅速获得了百姓的认可。曾有一首广为传颂的民谣“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可见在粮食匮乏的年代,汝阳红薯对于汝阳人民的价值和意义了。
作为中国历史名酒“杜康”的发祥地、恐龙化石发现地,汝阳拥有着天然的神奇山水滋养,县内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生长于此的汝阳红薯,相比别处会多一份香甜与绵软。
这一份香甜和绵软,是受到大众和皇帝认可的。据说,在当时的洛阳城闹市和人群多聚集之处,售卖烤薯的小贩都以选用伊阳薯(当时的汝阳)做炫耀。就连大名鼎鼎的光绪皇帝,在巡游品尝汝阳红薯后,也对它赞不绝口,大呼“宝也!”。现如今在汝阳,也依然盛传着光绪皇帝与汝阳红薯的顺口溜,“伊阳红薯不得了,香甜益神味道好,特殊土壤长珍品,皇上吃过封它宝”。
连吃过山珍海味的皇上都夸好,汝阳红薯在人们眼中的价值自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以后,汝阳种植红薯的百姓愈发多了起来,汝阳红薯也逐渐成为汝阳县的最大特产之一,这份地位延续至今。根据新闻报道,目前汝阳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10万亩,鲜薯产量2亿公斤,3万余户农户从事红薯生产及销售工作。汝阳红薯,是带领汝阳人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光从外表看,汝阳红薯干与其他地区所产的红薯干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只需尝一口,便有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汝阳红薯糖分积累多,甜度高,淀粉含量也更丰富,这就带来汝阳红薯更绵密的口感。这份绵密是一种丝毫不惹人厌烦的甜蜜,再加上产品里的添加剂含量少,吃起来不粘牙也不费劲,就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了。
曾经,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汝阳红薯,是汝阳百姓的“救命粮”,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难得吃饱的幸福感。而如今,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足,汝阳红薯也再次成为汝阳人民发家致富的秘宝。据称,县城以“打造中国红薯第一县”为目标,正依托“互联网+”战略,积极推进红薯营销创业、创新行动,开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活动,已累计通过电商销售汝阳红薯粉条、淀粉、鲜薯等制品达5000万元以上。这颗被皇帝大力赞赏过的红薯,如今汝阳人民的心头宝,寄托着汝阳人民无限的祝愿与期盼,必将凭借其绵密香甜的口感,以品牌化发展为引领,为汝阳人民带来更红火的未来,引领汝阳人民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