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
国务院下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
6000字的文本45次涉及“品牌”
2016年6月10日
强调“供给侧改革中品牌的重要作用”
2016年10月17日
国务院下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强调提升品牌带动能力,打造一批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合作社品牌、农户品牌。
2016年10月17日
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
提及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壮大茶业企业品牌,强力推介茶叶品牌。
2017年一号文件
培育国产优质品牌;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强化品牌保护;聚集品牌推广。
农业部一号文件
2017年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培育塑造,推进系列化、专业化的大品牌建设。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
连下上述文件,强调品牌战略,并着力于农业品牌,这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是“一阵风”的运动。这是因为,创建、提升、重塑中国农业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六大战略价值:
一、农业品牌战略能够支撑国家品牌战略
一个国家的品牌战略与国家形象,需要坚实的物质与文化的基础支撑。农业是中国文化的渊源所在,农民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农村是中国人心之根本。品牌农业,不仅可以解决农业产业的发展与竞争问题,更能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让中国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过着具有尊严与品质感的生活;以品牌农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不仅可以获得产品溢价销售,更能够同时实现附着在农产品上的中国文化输出,实现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观的立体传播。因此,将“以农立国、品牌强国”作为国家核心战略,将农业品牌作为国家品牌的行业支柱,才能扎实提升国家品牌的竞争实力与竞争价值。
二、农业品牌战略是全球化应对战略
“品牌”由英文“Brand”一词翻译而来。创造品牌,创建强势品牌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通用的话语体系。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全球市场,更有全球竞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国外品牌农产品涌入,我国农产品直接置身于国际市场的竞争。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因此,今天的中国农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品牌。只有创建强势的中国农业品牌集群,立足于世界品牌之林,中国农业才能顺利进入全球品牌竞争的话语体系;以品牌战略应对世界,才足以应对全球竞争趋势。
三、农业品牌战略是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战略
品牌农业,是以安全生产、安全消费为基础条件的农业;是以“三品一标”、环境生态友好、物种独特性保护、产品利益的差异化开发、文化价值的提炼与升华等作为农产品品质管控、品牌价值发掘的基本要求。品牌农业对农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其它产业的健康生态发展、人类的消费品质提升奠定了原生基础,其品牌理想更体现了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农业品牌战略是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战略。
四、农业品牌战略是乡村复兴战略
乡村是城市的童年。实施品牌农业,挖掘、提升、重塑中国“三农”的文脉价值,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推动中国乡村复兴,形成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新型的友好互补关系,可解决中国乡村空心化、城市居民“解不了乡愁”等问题,在提升城乡人民生活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乡民素质,再造乡村环境风貌,用现代元素创造、提升、重塑乡村文化。
五、农业品牌战略是资源价值提升战略
农业品牌战略能够使中国农业以品牌为核心,在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互联网化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配置,创造优质高效农业,创造农业品牌经济与农业品牌价值。同时,它还可以集聚资源,通过对产品之外的文脉、工艺、人物、故事、精神等无形价值的发现,使产品优质高价,产生品牌溢价。特别是在中国贫困地区,有太多的优势资源,因为未能有效提炼与聚合,而无法转变为相应的价值资源,通过农业品牌战略,让品牌价值得到再造与提升,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不增加成本甚至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从低质低价到优质更优价,破除目前中国农产品成本高、产品溢价低的困局。
六、农业品牌战略是新型产业生态战略
一直以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而被限定。如果从品牌的视角看农业,农业不仅仅具有一次产业的特征,以品牌农业、品牌农产品为原点,它孕育并存在着多次产业延伸、产业跨越的巨大潜能。农业品牌战略,可以形成基于独特文化与农产品物质产品的多次产业的互动、跨界、融合发展,形成良性的“接二连三跨四”新产业生态战略,形成六次产业的联动发展与繁荣。在2007年出版的《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中,我就强调了“以农产品为原点,形成一、二、三产业的产业联动,创造品牌的集聚价值”等观点。所以,农业完全可以产生新的产业体系,产生更多的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