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云老师观点:
移植,其原意是将植物移动到别处种植,是一种科学术语。这里指的是将区域文化或者一定语境范围的相关文脉移植到地理标志产品身上,体现其独特的形象、个性、精神气质、产品利益等。
移植文脉及其元素的基本前提,是其文脉与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工艺等相关特质的匹配度。匹配度越好,说服力越强,传播效果越高。
关于文脉品牌的塑造,往期,我们以周至猕猴桃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今日,笔者以团队另一力作——武功猕猴桃为例,梳理其在文脉品牌塑造,尤其是移植文脉元素中下的“真功夫”,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化研究提供借鉴。
陕西武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原为古有邰国,因南有武功山(今太白山)、西有武功水(今石头河)而得名。武功农耕历史悠久,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圣地,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陕西武功县生产的武功猕猴桃,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前,武功猕猴桃在产区的地理生态环境、种植历史、种植规模、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均无法与其周边的周至猕猴桃、眉县猕猴桃相比拟。一道考题摆在团队面前,“综合实力”略有欠缺的武功猕猴桃,如何另辟蹊径,用品牌打造的方式填补影响力不足的短板呢?
武功猕猴挑的价值突破口,来源于地域名称引发的消费联想。
中国共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虽然武功县知名度有限,但“武功”一词足矣让人过耳不忘,它能够强烈唤醒中国人的武侠情结。以“武功”一词作为链接武功县与消费者的天然沟通桥梁,再合适不过。
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武功猕猴桃具备诸多品牌发展优势:武功县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圣地、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武功猕猴桃产区,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为2100小时,为全国猕猴桃产区的最高值;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出全省产区平均值1.2%;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境内水资源丰富,三条河流同属渭河水系,润泽全境。
最值得关注的是,武功猕猴桃产业体系发展完善。在经营主体上,武功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导;在渠道建设上,初步实现“互联网+果业”发展模式;在标准化生产上,出台《武功猕猴桃标准综合体》,加强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在技术支撑上,积极与西农大等科研单位交流。基于此,提炼出武功猕猴桃的五大价值支撑体系:
“下功夫,成好果”,“功夫”是核心重点,是和武功县内外兼具的链接点,亦是武功猕猴桃符号创意的出发点。将功夫元素和猕猴桃结合,通过拟人化的表达,进一步加深消费者对武功、对功夫、对品牌核心价值的认知。基于此,创意武功猕猴桃的虚拟品牌代言形象“武功小子”。
2018年初,武功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6-2017一年间,“武功小子”打响了“武功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因销售势头好,规模在原有的8万亩的基础上扩展到10万亩,进入“全球百大优质原产地·天猫直供”,成为“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的2018年度中国最受欢迎的区域公用品牌”前三强。
虽然武功县地方小,但这里聚集着300多家电商配套企业,大到打包箱,小到贴纸绷带,还集中有40余家快递企业,个体网店1200多个。这里具备区域优势,交通也发达,快递甚至比江浙成本还低。
“武功小子”的品牌概念,恰好充分迎合网民年轻化、趣味性的审美,因此在互联网端反响热烈。在阿里平台县域农产品电商排名中,武功县排行全国第五、西部第一。2020年4月,武功县猕猴桃产业带整体入选阿里巴巴“春雷计划”首批标杆品牌农业产品带。如今,仅仅是芭芭农场的直采直销业务,每月就能为武功县带来50万笔订单。
此外,通过与阿里巴巴开展紧密合作,联动聚划算、淘宝直播等资源,武功县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小小猕猴桃销往全国乃至全球。2019年全县电商年销售额超40亿元,对GDP贡献率达到10%以上,较2014年增长整整10倍。县内的电商企业达328家,物流快递企业为40余家,带动就业4万余人。
从弱势到强势,武功猕猴桃的蜕变,离不开品牌的加持。其品牌发展之路,主要是通过移植中华文脉中关于“武功”与“功夫”的惯性想象,实现与武功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的“下功夫,成好果”的品牌链接。进一步,以“比武”的概念,表达品牌的自信,让“武功小子”更快进入消费市场。
塑造文脉品牌的路径有很多种,移植文脉元素,恰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种。诸如“武功小子”这样的品牌创造,能够在地域认知与品牌形象之间碰撞出新的火花,赋予地理标志产品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