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重磅出台《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开篇首句就鲜明提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半年多时间内,各省贯彻落实这一意见,纷纷出台落地政策。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作为专注于农业品牌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小编近期专门收集了几个省份的文件,看看如何通过品牌的引领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务院出台的这份《意见》,是我国第一份国家级关于品牌建设的文件,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品牌兴,民族兴;品牌强,国家强。尽管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作 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地位堪称显赫,同时,竞争力也在与日俱增,但在质量、品牌等相关指标中与传统强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意见》准确把脉了目前品牌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开处方”——设置了三项重大工程,为各部门和各地区“补短板,促提升”提出了具体抓手,为促进品牌发展,提升供给质量,满足需求升级落实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未来的工作重点。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指出:“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可以成为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就会放心购买和消费。”
尽管这份《意见》,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但我们发现,对于农业,各地出台的落实文件纷纷聚焦各自优势和短板,做出了具体部署。下面,我们专门择取了部分省份,关注他们在落实如何利用品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招。
坐标:浙江省
全面推行涵盖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生产记录、质量检测、包装标记以及质量追溯的“五有一追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建立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认证机构及企业自愿参加的绿色产品体系实施工作机制。
探索运用物联网技术,率先在食品药品、农产品、特种设备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领域,建立完善质量可追溯系统,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引导品质消费。
大力推进食品药品、农产品等公共安全领域的质量担保和保险制度。
坐标:湖北省
支持食品龙头企业提高技术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针对特殊人群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功能食品。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施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参照出口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标准,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中高端需求。
充分挖掘我省优势农业资源,选择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区域和产品,突出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种养业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
坐标:陕西省
支持食品龙头企业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精深加工能力,利用羊乳制品、优质果疏、富硒食品、绿茶、马铃薯和小杂粮等优势资源,开发健康养生食品、功能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参照出口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标准,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乡村创建线上销售渠道,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建立电商平台或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优质特色农产品。围绕陕北肉羊、陕南生猪、关中奶畜、渭北苹果、秦岭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制定农业产品统一标准,跨县区整合产品、企业、品牌等资源,提高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共推共享产品品牌。扶持植物提取物等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培育网销产品品牌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品牌,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
坐标:四川省
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升在川国家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27个国检中心和54个省检中心检测能力和水平。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改革,鼓励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军工企业整合,推动质检、特检技术机构横向纵向整合,打造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每年组织农产品、食品、药品、工业消费品等行业,生产、流通等领域相关人员培训,在2000家大中企业中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鼓励企业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出一批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建立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强化消费市场运行分析,促进供给有效对接消费要求,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撑。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施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大力发展优质特殊农产品,着力包装策划推出一批体现四川特色、便于海内外游客携带的旅游化农副土特商品。支持乡村创建线上销售渠道,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范围,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坐标:福建省
按照资源禀赋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和食品产业,做强闽东南、闽北果蔬加工、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沿海水产品加工带、闽西北畜禽产品加工业,提升闽南、闽北、闽东茶业加工水平。发展绿色健康食品,构建绿色食品先进配送体系,打造食品安全区域品牌,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管理,实施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体系,建设农药兽药监管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农业污染防治和农业生物防控技术推广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围绕地区农业生产特色和优势,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扶持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影响力大和知名度高的“闽货”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中高端需求。
强化农产品品牌营销,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作用,拓展宣传渠道,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范围,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加快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满足更多消费需求。
各地两会怎么说
江西省委副书记姚增科:要加快农业自身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效益。要加大面向市场的宣传推介营销力度,在加快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同时,吸引懂市场、懂营销、懂管理的人才成为现代农业领头羊;要树立江西之外有江西的“大江西”理念,从五湖四海多方延揽凝聚人才。要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在促进科技应用、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基础建设、创新投入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后劲活力。
湖北农业厅厅长戴贵州: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依然面临挑战,主要是:农业产业体系结构不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融合机制不健全、生产经营成本不低、农民增收势头放缓。面对困境,下一步,湖北省将主抓三大重点:稳产能,加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降成本,依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补短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建立金融支持农业机制,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农业科研专家、吉林人大代表任长忠:“有机”“绿色”“无残留”,走访市场,不难发现这些词几乎成了热销农产品的必备条件。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要站稳市场,就要下大力气提高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等方式和手段,达到消费者所满意的质量。品质提升了,品牌也要树起来。
小编结言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来提高农业的供给质量,固然重要,其属于基础性,但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农业品牌战略是产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必须利用品牌,解决产业竞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多次在各大农业品牌论坛上强调:中国农业的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利用品牌战略,创造农业品牌价值,建构农业品牌经济,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最近,农业部印发通知,正式明确将2017年作为农业品牌推进年,从完善顶层设计,到召开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到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作,到办好农业展会,再到做好品牌营销推介、加强农业品牌培训和宣传,农业部做出了全面部署。2017年,势必将成为中国品牌农业全面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