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动态
11
2019-04
芒种行记丨探秘江华苦茶的“野蛮”背景、“柔情”面貌!
作者 admin
 
 

      我国西南地区,横亘着云雾缭绕、绵延不绝的大瑶山,瑶族人依山建寨,在这繁衍生息。而在湘南永州坐落着一个瑶族人璀璨的聚集地“神州瑶都”,那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县,江华瑶族自治县。3月初,时值惊蛰,芒种品牌管理机构一行5人造访江华,就江华苦茶品牌战略规划进行实地调研,深入瑶山探寻古茶——一杯有性格的“苦茶”。

 

 

      对于远方的客人来说,江华的交通并不十分便利,从最近的机场或者高铁站开车进城也需要两个多小时。调研团队从杭州出发,初入这个湘南边陲小城时已是暮色。

 

      小城的风景很美,随着身边路过的景色,一阵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寻顾道路两旁,长鼓形的路灯一字排开(长鼓是承载瑶族文化习俗的乐器),仿佛亭亭玉立的瑶家少女,拍打出热闹的节奏欢迎远方来客。苍苍暮色中依稀可以看见群山剪影,近山俏丽,远山辽阔,不知不觉已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远离工业喧嚣,远离世俗纷扰。原来这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归乡。

 

几度风雨几度游

> 瑶族文化,代代相传 <

 

      要想读懂江华,必先走近瑶族文化。这个如今在我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安居乐业的山地民族,曾历经几千年漫长而又艰难的迁徙过程。

 

      瑶族的先辈,传说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原始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之后由于部落、诸侯割据,以及朝代变迁,瑶民逐步向南迁徙,以刀耕火种、不固定的游耕农业经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

 

      多次的南迁并没有阻断瑶族文化的传承,相反,瑶族人始终坚守着对祖先盘王的尊敬。每年临近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各地前来江华拜谒朝觐祖先盘王的瑶族同胞络绎不绝。他们会在江华境内姑婆山顶的盘王庙祭祀,高奏长鼓笙乐,敬献美酒香烛,三牲清礼,为始祖盘王贺福祈祷。

 

· 盘王祭祀大典 ·

 

· 关于盘王与当地传说的现代作品 ·

 

 

一朝梦回西汉朝

> 煮茶待客,千年如此 <

 

      瑶族的发展几经磨难,但瑶族同胞们却始终乐观开朗、热情好客。对瑶民来说,“进屋就是客”,无论是否相识,均敬大碗茶,盛情款待。瑶族典籍《盘王大歌》中就唱道:“写信回家禀大姐,人来客往要煮茶,莫说亚六不在家。”可见煮茶待客是瑶家的传统礼节之一。

 

      此次调研主题“江华苦茶”,其“苦”的来源也在探索中找到了答案。

 

      “苦茶”其实不太苦。(只有在古法制作的茶中会品见一些苦味,而今江华苦茶更多地采用现代手法,已经避开了苦味)瑶家主人敬茶,当客人问到这是什么茶时,瑶家人总会说,也不知道是什么茶,就是好茶。瑶语的“好茶”听起来就像是“苦茶”,再加上瑶家古法做的茶入口稍苦,久而久之,江华的这种茶就被叫成了“苦茶”。

 

      瑶族人以茶待客,钟爱饮茶,宁可三餐无酒,不可一日无茶。融入瑶族人日常生活的苦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王朝。

 

      长沙马王堆汉墓被发掘的时候,研究学者发现了一箱苦茶,这说明江华苦茶作为祭祀礼品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与苦茶一同出土的还有两张地图,分别是帛书《地形图》和《驻军图》。《地形图》绘制的是长沙国南部地形图,而《驻军图》绘制的是长沙国南部的一个局部地区,主区在今天江华县的潇水上游,地图上标注的“深平城”,就是如今江华县的沱江镇。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张古地图(左为地形图,右为驻军图)

 

      这两张古地图和后来考察发现的江华苦茶资源分布图,神奇地叠合在了一起,天衣无缝地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两千多年前,山中瑶族人已掌握了制茶技术,一箱箱苦茶翻山越岭来到古长沙城。

 

 

神秘瑶山苦茶香

>“野”之所在,香之所在 <

 

      江华苦茶到底是种怎样的茶?不去瑶山深处看看,不到瑶族人民家中坐坐,恐怕永远无法得到答案。于是我们从县城出发,在山路上颠簸了近3个小时,来到了江华瑶山最深处的瑶民家中寻找。

 

      这一路上我们在感叹大自然对瑶民的慷慨,山林绵延不绝,云雾缭绕。料想每一个茶香伴随自然鸟鸣的清晨,都会是是城市里梦寐以求的生活。也听闻这无尽的山林中,生长着苏铁、银杏、桫椤、红豆杉等这些珍稀植物,极其富饶的生物资源,得益于瑶族人们对自然的温柔以待。这片茂密的山林便是江华县的宝藏,也让江华拥有了“天然氧吧”、“华南之肺”、“南方天然大棚”等诸多美称。

 

 

      江华的茶叶种植以山岭分东西,岭西是产业化的茶园,是人们自岭东古茶树驯化而得的新一代江华苦茶;岭东则生长着最初始面貌的江华苦茶,它们无序生长,大自然赋予了这些古茶树一份其他茶叶鲜有的“野”,也因此能尝见历久弥坚的神秘味道。

 

      我们过路看见了几棵野生的古茶树,百年古树树干高大,茶叶茂盛厚实,采摘茶叶需要爬到树上去。当地人告诉我们,瑶人习惯采茶时不采芽,而是将大片的头年生的老茶叶和一些嫩茶梗采回来制作,因此这种茶在当地被叫作“梗梗茶”。

 

采摘野生古茶树的茶叶

 

      做茶的方式也很简单,鲜茶叶稍加晾晒后放入热锅内,用双手把茶叶连同茶梗一块揉搓成条索后再晒干,然后用纸包好,吊挂在厨房的灶台上。这样做出来的茶会有烟熏味,并且透着一股淡淡的药香。瑶山湿气、寒气重,有时甚至还有瘴气,喝“梗梗茶”是瑶族人去湿、祛寒、祛瘴、增强耐力,山中劳作时的消疲良方。

 

      我们有幸在瑶族人家中尝到了这样原汁原味的野生茶,并发现他们对喝茶貌似没有复杂讲究,就是把茶叶放进热水壶里泡开,倒出茶水直接喝便是了,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茶。苦茶也十分耐泡,像极了瑶人坚韧的性格。冲到五六碗水时,茶水味道仍然很浓,于是便有俗话云:“头碗水,二碗茶,三碗、四碗尽量呷!”

 

      制法简单,泡法简单,喝法也是简单直率,相比于延续千年的茶道与人们对茶艺的敬重,瑶人喝茶的观念更贴近于质朴的实用主义,药用、解渴、提神,纯朴地抓住自然本质。这一抹人文气息,让江华苦茶的大自然属性更加鲜明了。

 

 

      芒种团队此次调研的行程还经历了段“小插曲”,神秘的江华县不仅“野”在遒劲生长的古茶树与其脱俗的神秘色彩,还在这弯绕的山路与朦胧的烟雨里。我们在两天探索后的归途上险些遭遇了泥石流的袭击,它拦住了车辆的去路,泥泞能漫至人的膝盖,我们不得不原路返回。

 

 

      不过,也正是这飘绕的烟雨和柔软的土壤,滋养了这一带宝贵的江华苦茶。返程中我们还在回想这个拦路的泥石流,好似是一种挽留,就像这一日招待我们的瑶家人,为我们做了当地的特色佳肴,沏上了好茶,直至天色将晚也仍热情挽留,不愿我们离开。这一份温暖和感动,像极了江华苦茶回甘的婉婉柔情。

 

 

千年古茶出深山

> 江华苦茶的发展<

 

      马王堆的出土印证了江华苦茶是一款名副其实的“中国古茶”,虽然有这样好的历史基调,但过去十余年间江华苦茶的发展情况却并不乐观。

 

      江华苦茶是湖南省茶叶四大珍稀地方群种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曾被确定为外贸定点茶叶基地,从1986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名茶,但在全国茶叶“红”改“绿”的潮流下,江华苦茶一度迷失方向,全县25家茶厂相继倒闭。

 

      错过了茶叶发展的黄金期,但如今江华茶产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8年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重点扶植“茶叶、油茶”两大经济作物;在湖南省启动的“湖红”品牌建设中,江华成为永州唯一入围的重点发展县。

 

 

      面对大好形势,江华政府马不停蹄地开展行动,将茶叶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并列入相关乡镇与部门,同时把发展名优茶叶产业列入“十三五”期间的规划目标。关于品牌建设,2013年江华苦茶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名特优农产品,2016年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现如今,江华政府邀请芒种品牌管理机构打造江华苦茶区域公用品牌,让江华苦茶通过品牌的力量真正走出深山,香传万家。

 

      据了解,在政府决定打造江华苦茶区域公用品牌之前,县内部分企业已开始做了初步尝试,收购野生古茶树的茶叶进行售卖,市场反应良好。江华苦茶不愁销路,这杯传承千年、满是瑶家人情味的好茶,本身也与众不同,很有性格。但要让江华苦茶独特的茶文化重新焕发活力,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日后,芒种团队与你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