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说:八月初,受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委托,芒种团队一行20余人顶着盛夏的光辉来到了赣鄱大地,循“北中南”三条线路走访了江西省11地市61个县区,实地调研了130个特色产业,深入了解了江西省六大传统文化。在此次遍及江西全省的调研行动中,芒种团队收获颇丰,深切领略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江西风情。接下去,来自不同调研线路的小伙伴,将用他们的文字述说不同视角下的江西风情。中线调研团队,在抚州、宜春、新余、南昌4个地级市开展调研活动,14天的调研时光里,他们看到了来自山水、风物、文脉、人心中的江西风骨。
中国人向来有山水情结,喜欢在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中得一份清闲自在。春夏秋冬,艳阳雨雪,看青山不动,听细水长流。这样宜静宜动的意趣,引得无数文人挥毫泼墨。江西山水得自然形胜,兼人文之灵,使人心向往之。透过山水风物,独属江西的一重重意趣与风骨,正向我们吟唱赣鄱大地的传说。
壹:自然之中见山水意趣
访山第一程,我们来到抚州境内的道教仙山——麻姑山。麻姑山因麻姑仙女而得名,传说麻姑仙女曾见过三次沧海变桑田,戏称五百岁者为“小儿”,是个高寿却貌若少女的仙姑。
山内生态极好,绿树成荫,常有牛羊出没。游于山中,全然感受不到烈日的焦灼。三伏天久在田间地头暴晒调研的我们,走进麻姑山就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不忍离开。
行至山顶,忽闻法事音乐从远处传来,靠近后发现原来是一座道观,名为“仙都观”。道观掩映在苍翠的参天大树之间,沿中轴线向道观内部走去,只觉悠悠山风拂面,沁人心脾。观内建有鲁公亭,亭中石碑刻有天下第一楷书《麻姑山仙坛记》,出自唐代抚州剌史颜真卿。
除颜真卿外,还有许多中外名人在此留下墨宝,为此观中建有“积翠长廊”展示书法作品。沿着长廊一路走去,抚摸碑上的字迹,仿佛能听到他们游览山水的心境,品味一勾一划间蕴含的情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在以禅宗闻名的宜春市,山水之中又藏着另一番韵味。禅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三家皆发源于宜春。正所谓“一花开五叶,三叶在宜春”。
宜春的自然山水,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宜丰县。这里以竹林闻名,竹林规模居全国第三,江西第一。调研途中路过官山自然保护区,山路两旁都是竹子。或许刚刮过大风,有些竹子弯折下来了。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弯折的竹子也不能随意挪动带走,除非横在路中央才可将其移至一边。
为了保护竹林,宜丰县也未大规模发展竹笋产业,可见生态观念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如此好的自然生态,也难怪临济宗萌芽于宜丰黄檗,曹洞宗扬穗于宜丰洞山,禅风竹韵,悠然乐享。
贰:山水之中见珍鲜风物
清心道法与悠悠禅宗,让山水多了几分灵气。山水有灵,自然万物珍鲜。麻姑山盛放“五朵金花”,麻姑酒、麻姑米、麻姑茶、麻姑仙枣和麻姑矿泉水,古时皆为朝廷贡品。其中麻姑米始种于宋朝,只在南城麻姑山及其周边少量种植,称为“银珠米”,又名“冷水白”,十分珍贵。
除麻姑米以外,在江西中部广阔的河谷平原中,还有宜春大米、奉新大米等优质典型。宜春地区土壤富硒,主打功能米。奉新以有机种植作为产品特色。
我们走进一片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只见它被群山相拥入怀,绿野映于远黛之上,美不胜收。田野边的沟渠流淌着清澈的山泉水,种植户说可以直接饮用。指尖一沾水,凉凉的,顿时赶走了绕在心头的暑热。想必稻田里的小秧苗喝了这水,也能在盛夏里收获丝丝清凉。
山清水秀的生态条件为农耕发展打下了自然基础,除稻米以外,江西还有大把大把的珍鲜物产等待鉴赏,包含瓜果蔬菜、禽畜药材等。各类农产不仅富于特色,还大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早在千年之前,南丰蜜桔已是皇室贡品,传说进贡给杨贵妃的正是此桔;广昌县万亩莲花盛开,得“莲乡”雅号,就连周敦颐“爱莲池”里种植的莲花,也是从广昌引进的品种;而在山林之中,村民们正在慢慢驯化一种漂亮的野鸡,它便是日后闻名天下的崇仁麻鸡。
这些在赣鄱大地自古生长的珍鲜风物,如今都已初具规模。游客来此,可夏赏莲海,秋品蜜桔,闲时还可炖鸡养生。丰富的物产让人大饱眼福与口福,流连忘返。
叁:风物之中见耕读文脉
优质繁多的农产品是江西农耕繁荣的缩影,是地方富足的保障。在此经济基础之上,江西人文蔚起、文事昌盛,历代进士愈万人,科举成绩十分抢眼。
古代的读书人大致分两派,一派标榜书香门第,主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有一派提倡“耕读传家”,以耕读为荣,恪守知行合一。江西文人属于后者。
耕读文化在江西盛行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一是因为此地山水形胜,农耕发达,惹得陶渊明等隐士归园而居。其二在于早期江西少有世家大族势力盘桓,科举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而科举本身就是对门第等级的一种突破。等到大批才子高中,逐渐发展出一个个大家族以后,家风家训又延续了耕读之风,久而久之,耕读传家便成了江西文化的一大特征。
为寻耕读文化遗风,我们来到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乐安流坑古村。观赏一番后,深觉这里就像是耕读文化的成果宝库,文风之盛令人叹为观止。
流坑古村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古村保留了相当规模的赣派建筑,我们观察到几乎每个屋宅都是堂上有匾,门旁有联。匾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从这些文字书法中,可以大致推测出主人的身份与志趣。
众多屋宅之中分布着近30座文馆,其中一座大有来头,据说这里曾走出文武状元各一人,进士40名,举人300余人,官职上至宰相,下至知府。科举之盛,仕臣之众,非其他地方可比。
千载岁月弹指而过,满村的民居、祠堂、牌坊、书院、戏台和庙宇皆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它们静静地伫立在古村,始终见证耕读传家的风骨文脉。
肆:文脉之中见英雄风骨
或许是因为地处荆楚与吴越交界之地,江西人的血脉中,既有吴越的儒雅文秀,又有荆楚的热烈豪放。这也恰好解释这片山水清幽、书卷气浓的土地,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中心南昌,会以“天下英雄城”作为城市名片。
1927年,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选址南昌。自此以后,南昌这座城市就与“八一”结下了不解情缘。八一纪念馆、八一纪念碑、八一纪念广场,城市地标以“八一”为名,南昌人也以“八一”为豪。
英雄不仅能浴血沙场,还能在和平时代大放异彩。新中国成立后,南昌仍然魄力不减,制造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成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中心、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延续英雄佳话。
正如文人执笔,以科举之力冲破封建等级桎梏那样,江西的英雄们,自古以来就不信天不信命,勇于抗争,他们曾在历史中写下不朽篇章:许逊以降龙伏虎和救民于水火的大英雄的姿态横空出世;朱宸濠从南昌举兵造反,企图推翻那个背信弃义近乎白痴的皇帝;王阳明在手无一兵一卒,也无朝廷命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一举荡平叛乱,让英雄哲学大放异彩。
古有名人英雄,今也有凡人英雄。在樟树县欣赏老师傅炮制中药时,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樟树药材制作有一套完整的加工炮制技术体系,以精于选料、严于制作而闻名。老师傅现场表演了“白芍飞上天”:把白芍切得薄如纸片,放在手上吹口气,它们顿时如羽毛般轻盈地漫天飞舞。
除此之外,樟帮出神入化的炮制技艺还体现在“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等方面。几十年匠心磨一剑,大抵可以形容此番境界。
英雄风骨,不囿于时代,也不限于领域。王安石变法革新,陆九渊创立心学,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汤显祖缔造“临川四梦”。虽不起戈矛,却各自成为了不同领域的开山鼻祖,成为了创造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现如今,面对农业品牌发展的时代命题,江西亦需要英雄人物进行开创传奇,延续佳话。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行业协会、种植大户,投身其中用心经营,相信都能成为江西农业发展的英雄人物,在品牌建设中“赣”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