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是农业品牌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技术在我国数十年来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农业持续稳走地向前发展,我们应立足国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发展战略。
(1)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技术多向化发展道 路。对于农业技术的选择与变迁,国外有着成功的经验。如日本农业技术路线选 择是较多地采用了节省土地的技术,以其他比较丰裕的要素(劳动、资金)替代土地,以获得较高的单产,即节省土地的农业技术;而美国由于人少地多,则 较多地采用了节省劳动的技术。日本经济学家石川滋曾提出了一种“利用劳动的 技术”的概念,即指吸收较多劳动而能提高农业产量的技术,如灌溉和排水、高产良种、大量使用有机肥、改进栽培措施等。根据国外农业技术选择与发展的经 验,我国在选择农业技术发展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要根据自己人多地少、资源禀賦条件不平衡的国情,学习和借鉴日本、以色列、荷兰等人多地少型国家的经验,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向节省土地型生物髙新技术方向发展。
其二,继承和发展传统农业技术,优先选择适应农业技术的发展策略。在资源禀赋条件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条件下,不同的农业技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 有不同的价值。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应该首先选择传统农业技术和先进的适 应技术。因为传统农业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它是我国自然条 件与作物生产的控制程度及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另外,它具有节省土地和利用 劳动的优势,对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三,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将是多元取向。在此基础上形成传统技术、中间技 术及现代化技术的二元复合结构。即农业技术发展呈现节省土地、节省资金的不同方向,既重视发展、开发农村闲置资源所需的农业技术,也注意发展使农业持 续发展所需的技术;既有常规技术的进步,也有高新农业技术进步。
(2) 发展髙新农业技术,促进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发展农业高新技术,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国家在继续重视农业技术创新的计划行政驱动机制的同时,应发挥市场驱动与资源结构诱导驱动机制的潜力,充分调动国 家、科研部门、企业及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尽可能多的创新 资源投入到创新过程中,为有效的农业技术供给提供保证。组织运用先进的农业 技术创新手段,不断地把现代化科技方法应用于农业技术创新,不断更新农业研 究仪器设备,并把数学、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等新理论、薪方法及时向农业技 术创新各环节渗透;确定明确的创新目标,使农业科研目标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分 配,使有限的创新资金集中用于那些农业生产急需且成功率高的技术项目上;建 立风险投资机制,消除农业科研部门的后顾之忧。由于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过程 中,存在着新技术能否开发出来的不确定性,使科研部门存在着投资风险,国家 应建立科研风险投资政策,提高科研部门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合理组织农业 技术创新过程,使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系统配套。科研、开发、推广各系统自成 体系又相互配套,成果提供者与成果接受者密切配合。
(3)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益。 农业技术推广是由技术推广组织用行政干预、示范、沟通、说服、劝导、教育等 方法来引导农民进行自我改变行为的活动。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是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转站和结合点,而且还是沟通农民与科研推广和流通领域合 作联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第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政府的计划驱动与市场需求拉动结合的基础上,逐步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以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推广 组织体系。
第二,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过去传统的依靠政府官办推广机构的做法,允许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参与农技推广,加快技术成果的应用。
第三,建立健全技术市场体系,制定合理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减少科研成果的积压,逐步形成由市场驱动为主的技术推广模式。
第四,采取稳定人员、稳定经费的稳定调控政策。保证农技推广者的经济利益、职称不受到影响,正常的推广工作不受干扰,使推广体系有坚实的基础。
(4) 培植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吸纳力,提高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由于农户是农业生产运行的最基本的单位,所以说农户对技术吸纳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 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水平和 技术的有效需求。培植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吸纳程度,应抓住以下环节:
第一,增加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髙农民对技术促动农业发展及收人提高的认识。国家及地方政府采取行政或经济手段,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智力素质。
第二,对农业新技术组织农户进行示范教育,使农户自己了解到新技术对增加经济收人的促动作用,从而产生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第三,诱导农户进行规模经营。由于小规模经营土地,使许多农业技术产生的经济效果因规模小而缺少吸收力。所以,运用经济机制和行政机制引导农户规模经营,会增强农户对技术的吸纳力。
(5)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投入机制,保证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农业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产生,是建立在科技投入水平基础之上的。只有较高的科研投入,才能保证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投人不足,已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建立适应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农业技术投人机制主要注重 以下环节:
其一,理顺农业科研投人产出关系,继续强化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强度。 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政府对农业科技事业的财政支持是农业科技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应该承担农业科技投资主体的重任。
其二,建立完善的农业科研资金筹集渠道,注重农业科研受益者对农业科研 资金的投人。根据经济剩余原理,农业科研产生的经济剩余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分享,所以,作为科研受益者的消费者应承担部分研究资金。
其三,建立科学的科研资源分配机制,充分髙效的利用有限的科研资源。改革传统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建立效益约束机制,提髙科研投入产出水平。